- 手机:
- 15206033845
- 电话:
- 0898-08980898
- 邮箱:
- admin@eyoucms.com
- 地址:
- 海南省海口市
继上一篇我们深入探讨了关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专题系列中的第十三篇文章——《180师失利!王近山的三兵团层面应负什么责任?》,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第十四篇,讨论《180师失利!韦杰的60军层面应负什么责任?》。
在开始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背景内容。作为180师的直接上级指挥官,韦杰自然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关键在于责任的大小。然而,这一事件对韦杰本人的影响却呈现出一波三折的局面。这个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韦杰可能是因为180师失利而最有苦说不出的一位指挥官;其次,他也遭受了彭老总的严厉批评,甚至可能是最严厉的一次;同时,他也是志愿军军长中最早被撤换的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韦杰在1955年依然没有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顺利评为开国中将,这也说明经过几年沉淀,至少上级认为他责任不重,否则,他可能会像28军的肖锋一样,受到影响无法继续获得授衔。
通过对60军在180师失利前后发出的多份电报的研究,帅克认为,韦杰的整个指挥过程整体符合规范,并没有重大失误。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受到了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较大制约。例如,在转移阶段,三师分兵行动,过程中出现了与兵团和180师的失联情况,指令之间也存在反复,且有些指令显得不切实际等等。虽然如此,这并不意味着韦杰的指挥完全没有责任。从整体来看,责任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要求指挥员时刻保持灵活应对的能力和主动权。若指挥员在战场上仍然一味等待上级命令,而缺乏灵活变通的应变能力,最终的战果必然难以理想。回顾我们军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胜利战役,前线指挥员无一不是在动态战场环境中发挥出超凡的应变能力和指挥智慧。
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敌军的突然反扑让前线指挥员的应变能力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虽然韦杰在整个指挥过程中,严格按照兵团命令执行,但由于与兵团失联长达两天,以及与180师的联系中断多次,韦杰若能在此时更为主动,灵活调整指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战果。例如,同一阶段,27军曾一度陷入困境,但军长彭德清凭借灵活的指挥,及时调整部署,在最关键的时刻成功带领全军冲出敌军包围,确保了部队的生还。相比之下,60军在指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明显不足。例如,180师在5月25日时已陷入三面包围,而60军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果能够早些发现并采取更为果断的指挥措施,可能会避免更大的损失。
我们的军队一贯以劣势兵力战胜敌人,这就要求在战术上更加注重灵活与有效应用。尤其是在逆境或绝境中,灵活的战术往往能转危为安。然而,60军在指导180师突围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战术指引,相关电报内容较为简单。初期多以要求坚守防御、掩护主力转移为主,而在后期则一味强调突围,这显得过于单一。
例如,在180师北撤时,60军至少应当指示该师更加注重控制公路两侧的关键要点,以避免敌军快速突破。如果能够将敌人的突破速度拖慢,或许能够减缓美军的穿程,从而增加部队的生还机会。遗憾的是,整个转移阶段,我们的战术运用都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直到华川、铁原、芝浦里三大阻击战爆发时,总部才下达了一些关于阻击的战术指令,显得过于迟缓。而在60军层面,虽然有机会主动提出战术指导,但这一点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关于救援180师的问题,洪学智在其回忆录中提到:“第60军的领导太犹豫,迟疑不决,联系不上就干等着也不去寻找、接应,耽误了好几天。”从60军发出的电报来看,虽然有过救援的指令,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例如,当得知180师被敌军包围时,韦杰立即发出指令要求进行突围,并指示179师和181师配合。但最终,由于指挥不够坚决,179师536团并未出动,而181师也未能有效配合。对于这些问题,韦杰刚刚上任60军军长不久,指挥的权威性显然还不够坚定。比如,他曾下令让536团前去救援,但后来又同意取消这一行动,这使得人们认为他在指挥上缺乏足够的果断与决断力。
下次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第五次战役中的另一个线师失利!师本级应负什么责任?”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